TEL:(02)2788-1600
FAX:(02)2788-1500
台北市南港區重陽路 120 號 5 樓
深度報導

【LiMA新聞世界】立委選制之路

2019.12.27

 

原住民立委選區範圍擴及全臺灣及外島,到了選舉期間,候選人就要全台跑透透,跟總統的選區範圍幾乎相同,投入的資源和花費相對就會很高,因此長年都有立委和學者提出,重新檢討原住民立委選舉制度,選區重新劃分,打破山原平原的身份限制,還有族群代表制的形式,希望選制改變下,能夠縮小選區範圍,減少參選人的負擔之外,也讓小族群有公平的參政機會,更能減少選區重疊競爭下而產生的仇恨,進而讓原住民立法委員在國會中團結,最重要的是讓原住民族社會關心的法案,能夠有效率的通過,只是原住民立法委員選制應該如何變,才能符合原住民社會的期待!

2016年,新科立委報到,新國會開啟原住民族八席立委的新局面,六位區域立委,加上兩位不分區立委,眾所期待,八位立委在立法殿堂中,合力推動更多原住民族相關法案。

走上紅毯,進入國會,原住民立法委員,肩膀承載的是全臺灣56萬原住民族人的期待,許多攸關原住民族權益的法案進度,都必須透過立法委員在國會監督,才能逐步實現。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台邦・撒沙勒 魯凱族
我們原住民本身的,在對於這個政黨的那個依賴,也比較,我覺得是比較嚴重,就是說,如果沒有政黨在背後,在支持,或者是不管是資源上面,這個挹注 或是對這個,基層的這些,組織的這些經營或支持,我們原住民的這個政治人物,是很難出頭的,某種程度也會被政黨綁架,比較沒有自己的自主意識,所以我們有時候在立法院,我們在看這些,在政黨不管是他在協商,或是政黨在進行一些,什麼樣子的,法案的攻防的時候,我們原住民的立委,常常有時候是黨意會高過民意。)

(國立東華大學民發系主任 高德義 排灣族
如果是單一選區的話,就會變成兩大黨,在那邊競爭,原住民的部分,因為它是中選區複數選區,產生一個名額以上,它產生的結果,就是它讓其他的,沒有黨派的,還有小黨的,有可能出頭,但是缺點是,會變成是同黨鬥爭。)

政黨攪動原住民立委版圖,也互相牽制著原住民族相關法案的進程,原住民立法委員成立原住民問政會,尋求跨黨派的方式合力推動原住民法案,就是希望在意見分歧的情況下,原住民立委能先取得共識。

(政治大學民族所博士 海樹兒‧犮剌拉菲 布農族:
在這個立法院裡面,這個權力這個角逐,要有這個法案的提出,必須要連署等等,所以一定要,要有一個團體,那我們說原住民沒有,這個政黨,在這個國會裡面,沒以政黨,那有的可能是屬於國民黨的,或是屬於民進黨,或是屬於其他政黨的,所以真的很需要這個,這個原住民立委,自己能夠團結能夠合一。)

(前立法委員 瓦歷斯・貝林
問政會(1995年)能夠成立,當時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整個佈署,對於促進法令上的修正跟制定,所以看起來,我回想過去,就是問政會提出的法案的,所謂的制定,很多是立法委員提出的,行政院很少提法案,所以我們提出法案就,就會有對照的,行政院的法案,就一起就可以去討論,原住民問政會的共識,如果很早,比較早一點有共識的話,這個法案的審查也很快,所以這個是一個,很正面的一個,過去的一個,成效上面是看得出來的。)

(國立東華大學民發系主任 高德義 排灣族
有運作但運作一段時間以後,大概就沒有運作,主要原因是,這六個人很難團結在一起,我剛才講過,因為選區的設計,它基本上是平原山原之分,選舉過程就已經,從提名開始,一直到選舉的競爭,他們都是鬥爭關係,競爭關係,那這樣子的情況之下,他們到立法院,還要到哪一個委員會,然後他的那個當選,都是跟政黨有關,選民這裡面恐怕沒有,太大的角色跟影響力,所以既然他的權力來源,是來自於政黨賦予,給他提名,然後競選過程也給予協助,當選時候,當然他的角色裡面必須要很多,可能要到變成是黨意代表,跟民意代表之間,他必須要做權衡。)

資料畫面 問政會立不立 105.06.29
(前立法委員 蔡中涵 阿美族:
我以前在立法院的時候,我們有一個叫原住民問政會,立法委員的原住民問政會,所以我們很多問題,助理先討論,然後委員也加入來討論,所以我們的意見跟行動,是非常一致的,所以在別的委員裡面,來看的時候,我們是非常團結一致,所以我們的力量也特別大,但是不像現在,我的看法是,好像各自為政,我覺得從根本上來看,原住民的這些立法委員,應該坐下來好好討論。)

然而面對臺灣的政治生態,原住民立法委員要在國會殿堂堅守為民喉舌的崗位,勢必會受到許多挑戰,政黨角力,大社會觀感,都是推動原住民法案的關卡,加上長期原住民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沒有因為現實原住民族社會狀態做出改變,而衍生出了長達20餘年的老問題,這些問題一談再談,但都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

資料畫面 原立委選區重劃 108.10.18
(國民黨立法委員 Uliw Qaljupayare(簡東明)排灣族 VS. 中選會主委 李進勇
服務的品質能夠提升,而且選舉的過程的成本,跟勞力不要花得這麼大,的情況之下,我在這個地方,希望我們政府單位,能夠重視這樣的問題。
公聽會裡面,其實各方的意見不一,尤其是我們原住民族的人士,這牽涉到他們本身參政的權利,他們的意見就很分歧,要先在內部,尤其是我們尊重,原住民族的意見,原住民內部要先形成共識。)

2005年立院修憲通過,明定2008年第七屆開始,立委任期從現行三年延至四年,複數選區改制為單一選區,原住民選舉制度可望搭上順風車,但是最後拍板定案原住民選區仍然維持舊制,在選制不變的情況下,原住民立委選區範圍依然擴及全臺灣及外島,跟總統的選區範圍幾乎相同,因此長年不利於沒有政黨奧援的參選人,在選區重疊的狀態下,也造成了選舉時的撕裂,以人數決的制度,小族當選的機率微乎其微,因此多年來許多學者及立委都認為必須檢討原住民立法委員的選舉制度。

資料畫面 山原平原質詢 105.03.09
(立法委員 高潞・以用・巴魕剌 阿美族 vs. 行政院長 張善政
不管是山地原住民跟平地原住民,是你們說了算嗎,這樣的法律的訂定,是你們說了算嗎,怎麼去認定技術做法,當然可以討論,但是我剛才跟委員報告是說,那我再問一下主委,主委請你回答院長,在原住民當中,我們認同是不是以族群來認同,而不是以山地原住民,跟平地原住民來認同,認同有好多種方式,不一定是唯一,也可以從族群,也可以從山地平地,譬如選舉來講,選舉如果平地山地混在一起的話,山地的這個居民比較少,可能選舉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辦法發揮力量。)

(台東大學公事系教授 靳菱菱
你可以看一個現實,就是你把山地原住民,跟平地原住民,他們本身的,那個立法委員的當選人,它的票源結構,拿出來攤開來一看,在這裡面你就可以知道就是說,其實很多候選人,在特定縣市經營是很深的,現在如果說,假設把山地平地拿,選民的那種動員,要重新洗牌一次,要重新適應一次。

原住民立法委員,選制改革其一方向,打破山原平原身份限制,涉及修憲,也會牽動著基層選舉,影響層面太大,還需要更多的討論取得共識,不過取消身份限制,立委選區過大的問題仍然存在,因此原住民立法委員,選制改革的另外一個焦點,就是選區劃分。

(國立台東大學公事系教授 靳菱菱
那時候我也提出了一個主張,就是說,你一般,我們如果用縣市來做區分的話,它其實還是屬於國家角度的思維,就是方便,因為你這地方,就是行政疆界很清楚,可是問題是, 就像是如果用這樣子的話,你會發現到,我現在南投地區的我泰雅族跟賽德克族,或是太魯閣族,我只能到南投了, 我不能到花蓮,等於就是說,花蓮那個地方的部落,因為選區劃分,已經不是我要服務的對象,這個跟原住民族,本身的那種習慣是不太一樣的。)

(國立東華大學民發系主任 高德義 排灣族
我比較贊同,乾脆回歸族群代表制,而且在不修憲的情況之下,憲法是只分成山原平原各三席,但是那個平原那三席怎麼分,其實可以再細分為,各三個單一選區,山原也是一樣,然後再以族群為主來考量,去劃分的話,我覺得這種代議制,比較有可能發揮,對原住民來講人才,代議性,他的代表性,還有他的問政上都有好處,而且真正最重要就是讓選民,在這個族群比例代表制裡面,讓選民才是真正可以決定,而不是像現在都政黨決定,政黨決定就是漢人決定,所以原住民主體性就會有展現,這樣族群比例代表制,到了立法院,才有可能合作。)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台邦・撒沙勒 魯凱族
在這部份,我們自己本身原住民的政治人物,可能必須要有更多的深層的反思,就是怎麼樣做一個民族的代表,而不是一個政黨的,推派出來的這個立法委員,這個有差,立法委員跟民族代表可能不一樣,事實上,我們期待的是一個民族的代表,充分反映民族的利益,代表民族進入國會,來表達主張捍衛民族的利益。)

(國立台東大學公事系教授 靳菱菱
我個人其實是,一直有一個主張,我也在內政部公聽會的時候,也提出來表達,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原住民的立法委員,不管你是要給他六席還是八席,有沒有一種可能,把它變成就是由原住民自己來協商,也就是說,這一次四年任期當中,我就推派六個族出去,下一次的那個,我就再推派六個族,我其實不要三屆,我所有的原住民都有機會當選,這個就是他們必須就是有一個共識,各推族群代表,至於族群代表由誰來推,那就是他們自己部落會議,他們用他們自己的文化的方式去共推。)

(前立法委員 瓦歷斯・貝林
族群代表制很大的困難是,憲法要修,族群代表當然是,從各族之間的對等上面是很重要的,當然就會受到一個限制就是說,整個立法院的名額上面,一定要有重新的規劃,民族代表的角色,是站在哪一個角色去,事實上這個應該是,更深入要去探討的地方。)

學者拋出原住民立法委員選制改革的另外一個方向,族群代表制,學者們認為這樣的方式才能充分表達原住民族各族的聲音,但是族群代表制的地位必須要與立法院對等,才能有實質權力與大社會對話。

(國立東華大學民發系主任 高德義 排灣族
我是覺得回歸到本質,就是制度設計是很關鍵,牽扯到他們的合作,還有牽扯到原住民的一些法案的,還有整個政策的發展,我想那個原住民的民意代表,要變成有實質的影響力,把現行的象徵性的,分論性的參與,變成是有實質的影響力,很重要的就是剛才我提過的,回歸族群比例代表制,第二個就是,要賦予他在立法院裡面,讓他擁有所謂的,就是像現在是立法院,有內政及民族委員會,可是那個裡面基本上,原住民的色彩很少,也不是都是原住民立委,所以我是覺得,假如要讓他們發生實質的影響力,立法院就應該成立,原住民族委員會,變成是行政院原民會的窗口,那個變成是,監督行政院原民會那個部分,那立法院的原住民族委員會,就是所有原住民的議員,還有國會議士,還有立法委員都是當然的委委員,然後所有有關原住民的議案,都集中在那個地方,然後在體制設計上,有關於原住民的議案,應該要三分之二通過,而且要尊重原住民委員,有最終的決定權。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台邦・撒沙勒 魯凱族
最主要還是我們原住民本身,我們有這些不同的民族,我們有各個不同的村落,我們有蓬勃的這些民間組織,我們有非常豐沛的這些民間的力量,我們應該努力團結,然後營造一個社會力,然後改變我們的那個,政治人物的想法,然後去真正,然後去爭取到我們的權益。)

原住民立法委員選區劃分討論多時,中選會也多次召開公聽會,但是沒有獲得共識,未來是否在選罷法將原住民立委選區改為單一選區制度,仍要經過多方討論兼顧各方意見,如果要進一步談族群比例則要進到修憲層次,學者認為憲法沒有限制選區劃分的方式,還是有路可走,只待原住民社會與大社會取得共識。
選區劃分、增加立委席次、打破山原平原身份限制、族群代表制茲事體大,都必須要經過更多的討論和協商,如何衡量原住民各族利益,保障政治權利,都是當今臺灣社會應當正視的發展與目標。

相關報導

原民立委選制再掀討論 簡東明:改單一選區 2019-10-17 IPCF-TITV 原文會 原視新聞

原民立委選制改革 學者提看法 2016-01-12 TITV原視新聞

回列表